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與學的方式正發生著變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具體到地理學科,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運用各種直觀教具,利用地理視頻、虛擬現實技術和相關模型等,幫助學生在無法實地接觸的條件下去認識真實的地理事物。
為適應教育新環境給地理學科教學和學科實驗室建設帶來的新需求、新問題,在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導下,由《實驗教學與儀器》雜志社、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www.caigou.com.cn、北京市教育學會地理教學研究會主辦,北京易智時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北京市中小學地理學科實驗教學與應用技術專題研討會”,于3月8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與2018中國(北京)未來教育裝備展同期舉行。本次研討會匯聚了地理學科的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和名師工作室負責人、學校校長、教科研單位以及裝備部門負責人300余人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
隨著課改的深入與信息技術的發展,未來學習方式也將發生變化。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資深專家張潔作報告《移動互聯網時代基于多學科融合的項目學習》,揭開未來教育的樣子。張教授多年來潛心研究多學科融合項目學習開展的理論及實踐,從2008年開始研究基于媒介素養概念的中小學生課程開發與實施,意在教會當代兒童如何應對復雜的媒體環境。隨著研究的推進,張教授發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多學科融合已經成為趨勢。她認為,如果我們還在做技術與教育整合的研究,不打破既有框架,那么創新是非常有限的。
天津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地理學科室主任吳剛分享了《天津市在地理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現狀思考》。他表示,地理教學離不開樸實的技術應用與實驗演示,這是地理科學自身的特點使然,也是地理課程改革的要求。他提到,天津市推廣地理教學中可應用的現代教育技術時,主要是通過開展教研示范,實現信息化的教學指導和服務,獲得技術化處理教學成果;通過展示宣傳將老師個人的專長轉化為公共服務;通過項目鼓勵和督促老師梳理與提高教學引領能力;以培訓等方式引領學科信息化建設的方向。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永定分校,北京市首個全功能地理實驗室的主要設計和創建者施雙艷在報告《充分利用地理實驗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中,從實踐教學角度探討了如何創建現代地理學科實驗室及其充分運用,促進核心素養切實滲透到地理學科,提升學生地理學科領域的關鍵能力。報告中,施老師還對地理學科實驗室的進一步發展與建設提出幾點思考:一是地理實驗室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在建設前要整體構建,統籌規劃;二是地理實驗室是為學生更好地完成地理學習任務而配置的實驗場所,應當根據中學生的階段需求和發展需求進行配置,關注需求,實用為先;三是在滿足基本教學需求的基礎上突出學校特色,關注學科前沿;四是關注環境創設,烘托氛圍;五是在突出學校特色的同時要進行配套的課程建設,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
本次座談會干貨滿滿,來自于一線學校的校長、教師以及教育裝備采購負責人深受啟發,并現場提出諸多問題,專家一一作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