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參與的、有生命力的“無圍墻創新實驗室”里,除了學生這一主題外,更重要的是實驗室的引航者——教師。
這里有涵蓋創新思維、低碳素養和動手能力培養的低碳科技實驗室、機械創意實驗室、互聯網+ 創業體驗坊;有讓課堂變得更有趣的生物創新實驗室;有在課程中賦予“玩”的基因的文創中心;有激發創新意識的硅谷小學院……
在楊浦,創新實驗室由最初依托高校建設高中創新實驗室起步,經過多年努力,已在各學段學校全面展開,成為學校師生開展創新素養與實踐能力培育的“追夢樂園”。
但是,在這些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參與的、有生命力的“無圍墻創新實驗室”里,除了學生這一主題外,更重要的是實驗室的引航者——教師。10日,在 “從三尺講臺到萬象世界”——區域創新實驗室聯合運作體系建設項目推進中,創新實驗室的一線老師們交流、探討了自己“轉型”的心得。
教師具有創新素養,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素養的學生。這些創新實驗室引進高學歷教師和綜合性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大膽啟用新人,給所有有夢想的教師創新發展的機會,多位青年教師已成長為創新實驗室建設的骨干。
控江中學年輕教師王獨伊是控江聯盟文創實驗室的負責人,她的創新實驗室,不在校園里,因為更大更寬闊的課堂在校園之外——聯合聯盟校里5所學校,她和其他老師帶著學生們走出學校,走進外灘源拍攝老建筑,在環球港舉辦畫展,在暑假里拍“神奇大電影”……這樣以“玩學合一”的創新實驗室得到學生們的追捧,年輕教師的創意點子也點燃了學生們的文化創意。
此外,在控江中學、同濟一附中等五大聯盟校的帶領下,創新實驗室還建立跨了學科、跨校合作培養教師的機制:學校與高校、優質教育機構合作建設創新型教師培養基地,開展實驗室設計、課程培訓、教學研討、同課異構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研訓活動;組織教師參觀優秀學校和創新科技園,拓寬視野,激發創意,促進教師成為“1+X”型教師。
李蓉芳是同濟一附中創新實驗室的一名教師,在他們實驗室的跨學科教研組里,共有20多位老師,來自于不同的學科。不同學科的老師一起備課,一同寫作研究,讓學生看到老師們迸發了“創新”的火花——一款3D打印樂器,創意源自于學生,卻來自于信息、勞技和藝術老師共同的引導。李蓉芳說:“從三尺講臺到萬象世界,要求我們教師跳出自己所固有的‘一畝三分田’,跨學科合作變得不可或缺。但是,跨學科合作,也不是簡單疊加學生學到的只是,而是希望能通過融合,迸發出新的創意源泉。”
同濟大學物理學科與工程學院教授吳於人參與了楊浦區創新實驗室的師資培訓。她認為:“創新實驗室的實踐性、開放性、探究性特征使得教師合作成為必需。同學科、跨學科、跨校團隊等逐漸成為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共識和常識。”她說:“辦創新實驗室,首先我們的老師要有創新的精神,因為他們是學生最可以信賴的榜樣。”